2005年7月22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一名囚子与“神偷王”的特殊友谊
本报记者 蔡亮

  “刘益民,你的信。”7月19日,省第二监狱十监区服刑犯刘益民接到民警送来的信函。看到信封上那熟悉的字迹,刘益民一阵高兴:又收到他的来信了!这普通的书信,见证了一名服刑人员和一名归正人员之间一段特殊的友谊。
    
  “小四川”:人生起伏结心结
  今年32岁的刘益民是四川人。他在家中排行最小,加上聪明伶俐,从小就被父母宠爱有加。刘家虽然不算富贵人家,但对他的要求,家人总是尽量满足。刘益民也算争气,读小学时不仅成绩优异,还年年担任班长,小小年纪就春风得意。
  谁知到了初二那年,刘益民因为帮一个朋友打架,把对方打伤了。他心中害怕,居然决定离家出走。刘益民想起自己的一个大姐在江苏江阴工作,于是坐上火车,投奔到了大姐家。13岁的小弟弟突然前来,大姐虽然很吃惊,但还是把他安顿下来。
  儿子打伤了人出走的消息让父母异常震惊,三番五次想叫他回家继续读书,可刘益民就是不听。时间长了,父母看看这个儿子实在难以管教,也只好放弃,他便留在了江苏。大姐和姐夫平时忙于工作,也无暇照顾这个弟弟,刘益民整天游手好闲,一晃就过了7年。
  1994年,21岁的刘益民寻思自己年纪大了,老是在大姐家蹭饭吃也不是办法,就打算出门闯荡一番。他来到浙江湖州,做起了丝绸生意。凭着自己的小聪明,加上善于处理人际关系,刘益民的生意越做越顺,一年下来也能赚上十几万。有了钱,加上出手阔气,刘益民身边很快聚集了一帮朋友,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“小四川”,争着和他称兄道弟。刘益民开始飘飘然,朋友有什么事找他,他几乎是有求必应,还自诩为“讲义气”。
  1996年,几个“朋友”拉他一起去盗窃。本来财大气粗的刘益民不屑干这样的事,但经不住“朋友”的怂恿,一心想为“哥们”两肋插刀的刘益民还是去了。很快东窗事发,他被判处无期徒刑,于1997年1月被投入省第二监狱服刑。“小四川”出事的消息传开去,刘益民身边的那些“朋友”立即作鸟兽散,谁都没有来探望他一下。
  在监狱里,心情郁闷的刘益民病倒了。自己身体不好,刑期又那么长,以后出去还能顺利回归社会吗?每次想到这个问题,刘益民就觉得不是滋味,情绪也一落千丈。今年2月,刘益民从一本监狱刊物上看到了王同山的经历,他萌生了向这位老人请教的念头。
  “神偷王”:金盆洗手走正道
  王同山何许人?说起此人,不少苏州人都听说过他的大名。这个绰号“江南神偷王”的老人有一手盗窃绝技。
  1982年,王同山行窃最疯狂的时候,曾一天扒窃60起。不过王同山也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沉重代价:他先后入狱7次。最后一次出狱已经是2004年1月,那时的他已经59岁了。
  出狱后回到老家苏州,王同山身无分文,无处可去,只得走进一家医院的输液室。他说明自己是个刑满释放人员,想借宿一晚。没想到医务人员热情地给他安排了一个病房。王同山惊讶地问:“难道你们不怕吗?”一位年轻护士笑着说:“你现在不是改好了吗?我看你不是坏人啊!”这句话让王同山湿了眼眶。
  第二天,王同山找到当地一家基层司法所,表明了自己想找个住处和找份工作的想法。所长郑庆吉掏出100元钱让他先对付几天,其他事情由司法所想办法。春节过后没几天,郑所长就通知王同山,他的户口和最低生活保障都办下来了。王同山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。社区的大妈大婶还帮他租了一间房子,送上了被褥。大伙的关心让王同山开始悔恨自己的过去,他决心重新做人。他一面等待郑所长给他找工作,一面帮助社区居民打扫卫生、搬家,受到了大家的热情赞扬。
  一天晚上,他打扫卫生后回家,突然看见一辆“110”警车在追一个驾车的醉汉。醉汉一下子把车开到了附近的河里,王同山凭着一身好水性,跳入河中把这个醉汉拖上了岸。警察们认出了他,争相过来感谢他出手相助。
  当地警校得知王同山的情况后,希望他去为学员上几节反扒课,王同山欣然同意。在课堂上,王同山凭着自己几十年的扒窃经验,从扒手的外形特征、眼神气质、作案手法一一做了详细分析。他的课讲得比教材生动精彩,实践性强,受到了学员的热烈欢迎。
  过了些日子,一家企业给他打了电话,希望他能过去担任保洁员的工作。王同山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,边哭边说:“从来没人对我这样,从来没有……”
  社会各界不计前嫌的关心让王同山萌生了一个想法。2004年9月16号,他在南京一家报刊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,信中情真意切地呼吁自己以前的那些“同行”改邪归正,尽早醒悟。此举一出,不少“同行”都给他写来信,表示连他这个“神偷王”都金盆洗手了,自己也要好好想想。可也有人不服气,有个家伙就来信叫板,称要和王同山较量较量。
  2004年10月5日下午,王同山在街上看见一个人十分可疑,就跟了上去,果然发现此人正在实施扒窃。王同山拔腿就追,后来在两名巡警的帮助下,将那个扒手抓了个正着。王同山还凭借自己的经验,发现了已经被此人转移的赃物。更有意思的是,这个扒手恰恰就是向王同山叫板的那个。
  “神偷王”当街抓小偷的事迹迅速传开了。刘益民也通过刊物知道了此事。
  通书信:一老一小齐共勉
  “王同山的事究竟是不是真的?他这样七进宫的人是怎么弃恶从善的?社会真的能接受这样的人吗?”一个个问号在刘益民心中浮现。他忍不住提笔给王同山写了一封信。
  今年4月11日,刘益民收到了王同山的回信。“神偷王”在信中回顾了自己的经历,并且告诉刘益民,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。他还鼓励刘益民一定要树立起信心。
  王同山的回信让刘益民惊喜不已。他立即给王同山回了一封信,信中谈了自己的情况,并且说出了自己的苦闷:担心出去后无法重新融入社会。
  2005年4月29日,王同山的回信又到了。信中,王同山以一个老大哥的身份批评了刘益民的想法。他写道:“我这么大年纪,犯了这么多罪行,都回归社会了。你年纪轻轻,又赶上社会善待归正人员的好时候,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?”
  王同山的一席话让刘益民如同醍醐灌顶,他立即提笔给这位老大哥写了第三和第四封信……王同山也都很快回信了。
  如今,刘益民通过书信和王同山结成了帮教对子,并产生了深厚的友谊。刘益民高兴地表示,自己在王同山的引导下转变了改造态度,并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。